在線電導率儀作為工業過程控制、環境監測和水質分析領域的重要儀表,其測量精度直接影響生產質量和工藝安全。制定并嚴格執行科學的校準規范,是保證電導率儀長期穩定可靠運行的關鍵環節。

一、校準前的準備工作
進行在線電導率儀校準前,需確保儀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首先檢查電極是否清潔無污染,測量電極膜片應無破損或結垢,參比電極填充液液位應在規定范圍內。根據被測介質特性選擇合適的標準溶液,常用標準溶液的電導率值包括0.01mS/cm(25℃)、0.1mS/cm、1.0mS/cm和10.0mS/cm四個等級,其不確定度應優于±0.5%。校準環境溫度應控制在20-25℃范圍內,避免溫度波動對電導率值的影響。
二、校準操作流程
1.零點校準:將電極浸入電導率小于0.02μS/cm的高純水或專用零點校準液中,待讀數穩定后調整儀器零點。對于無零點調節功能的數字式電導率儀,需記錄零點偏移值并在后續測量中進行補償。
2.量程校準:選用與被測介質電導率相近的標準溶液,將電極全部浸沒在標準溶液中,避免氣泡附著在電極表面。待讀數穩定后,調節儀器量程至標準溶液標稱值。建議采用兩點校準法,以提高測量線性度。
3.溫度補償校準:確認儀器的溫度傳感器工作正常,將標準溶液置于恒溫水浴中,在25℃條件下進行溫度補償系數校準。不同電解質溶液的溫度系數存在差異,需根據實際測量介質選擇正確的補償參數。
三、校準周期與維護
在線電導率儀的常規校準周期為3-6個月,對于高精度測量場合或惡劣工況環境,應縮短至1-3個月。每次校準后需填寫校準記錄,包括標準溶液批號、環境溫度、校準人員等信息。長期停用的電導率儀,使用前必須重新校準。電極的維護尤為重要,應定期用0.1mol/L稀鹽酸浸泡清洗,避免使用有機溶劑或超聲波清洗造成膜片損傷。
規范的校準操作不僅能保證在線電導率儀的測量準確性,更能為生產過程控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通過建立完善的校準管理體系,結合定期維護保養,可有效延長儀器使用壽命,確保水質監測和工藝控制的持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