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蝕腐蝕測定儀的檢測技術主要基于電化學腐蝕原理與標準測試方法,通過模擬實際工況下的腐蝕環境,結合高精度傳感器與自動化控制,實現對金屬材料耐腐蝕性能的精準評估。以下從技術原理、標準方法、儀器設計、檢測流程、應用場景五個維度展開說明:
一、技術原理:電化學腐蝕與標準測試法
銹蝕腐蝕測定儀的核心原理基于電化學腐蝕反應。當金屬表面與腐蝕性介質(如含水油品、酸性溶液)接觸時,會形成原電池反應:金屬作為陽極失去電子被氧化,介質中的氧化性物質(如氧氣、氯離子)作為陰極接受電子被還原。通過測量反應過程中的電流、電位等參數,可定量評估金屬的腐蝕速率。
儀器設計通常遵循《加抑制劑礦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銹性能試驗法》等標準,模擬潤滑油、液壓油等含水時對金屬的腐蝕環境,評定添加劑的防腐性能。例如,將標準鋼棒浸入油水混合液中,在恒溫條件下保持規定時間后,通過光學檢測或人工觀察評定銹蝕程度。
二、標準方法:分級評定與量化分析
銹蝕程度分級
根據鋼棒表面銹蝕痕跡的面積和數量,測試結果分為三級:
輕微銹蝕:銹點≤6個,每個直徑≤1mm;
中等銹蝕:銹點>6個,但覆蓋面積<5%;
嚴重銹蝕:銹蝕面積≥5%。
量化分析技術
自動化型號配備高清攝像系統,可自動記錄鋼棒表面狀態并生成量化分析報告,如銹蝕面積占比、銹點分布密度等,提升檢測精度和效率。
三、儀器設計:高精度控制與多功能集成
溫控系統
采用精密溫控技術,控溫范圍通常為室溫至100℃,精度達±0.1℃~±0.5℃。例如,通過工業鉑電阻(Pt100)傳感器和PID控制算法,確保油樣溫度穩定在60±1℃,模擬實際工況。
攪拌與計時
配備獨立電機攪拌裝置(轉速1000±25轉/分),確保油水混合均勻;計時范圍0~100小時任意設置,支持自動計時與終點判定,實現無人值守測試。
安全設計
不銹鋼浴體、防爆結構、漏電保護、超溫報警等功能,保障操作安全;部分型號支持WiFi連接打印機或遠程監控,便于數據管理。
四、檢測流程:標準化操作與質量控制
試樣準備
金屬試樣(如鋼棒)需清潔處理,去除油脂、塵土等雜質,常用酒精、去離子水或專用清潔劑清洗。
腐蝕液配置:根據標準或實驗需求,使用去離子水配制鹽水、酸性溶液等,確保濃度和pH值符合要求。
測試過程
將試樣完全浸入腐蝕液中,控制液面高度避免濺出;
設定溫度(如60℃)和時間(如24小時),啟動攪拌和計時;
測試結束后,取出試樣觀察銹蝕痕跡,按標準分級評定。
數據處理
自動化儀器可生成包含銹蝕圖像、面積占比、等級評定等信息的報告;手動測試需通過標準色板比對或顯微鏡觀察,記錄詳細數據。
五、應用場景:多行業防腐性能評估
石油化工
檢測潤滑油、柴油、液壓油等產品的防銹性能,避免儲存罐內壁或設備金屬部件腐蝕。例如,柴油防銹性不足會導致油罐內壁點蝕,液壓油防銹能力差會引發液壓泵故障。
電力能源
評估變壓器油、汽輪機油等絕緣油的防銹性能,防止金屬部件銹蝕引發設備故障。例如,汽輪機油防銹性下降可能導致軸瓦磨損或停機事故。
金屬加工
檢測切削液、防銹油等介質對金屬零部件的防銹效果,保障加工精度和整機質量。例如,汽車零部件防銹油性能不佳可能導致裝配困難或安全隱患。
科研與質量控制
實驗室用于評定新型添加劑的防腐效果,或驗證油品是否符合GB/T11143等標準;通過對比不同油品的銹蝕速率,優化產品配方。